李刚奇
武林高手

[] 如果只有一把盐

-->
他出生于广东中山市。1978年,高中毕业的他进了一家燃具公司,由于他好学好问,肯动脑子,没几年就当上公司的技术员。后来他又做起了销售,也就成了一名既懂技术又懂销售的复合型人才。1992年,他看到纷纷有人下海创业,他与6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商量,创办了一家名叫华帝的燃气具公司。
   当时的华帝十分简陋,根本没有实力做燃气具,只不过进行一些简单的螺丝加工而已。因为那时他们只有100万元的资金。可就是在这少得可怜的资金中,他居然要抽出30万元做华帝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有朋友极力劝阻他:你们刚开始创业,重点考虑的当是如何发展生产,没有必要搞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你去花大价钱买一个LOGO,许多公司自己画个圈不也是LOGO?可他执意请专家设计。就这样,一个初创的就做几个螺丝、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却有了一个比许多大公司还要富有创意的形象识别系统。有人说他花了冤枉钱,可他一点也不后悔,因为华帝很快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过了一些时日,企业做了几单生意后,赚了一点点钱,他又有新的主意了。人们说,这下该考虑租厂房、购设备,如何扩大生产了。可他依然说,先不忙考虑这些。他要再拿出30万元资金去作广告。有人又劝他,30万元资金买一台设备还可以,做广告,充其量也只能在市新闻媒体上做,又能有什么影响?他说,你说错了,我要做一个能长时间保留的广告,而且要做到全国每一个地方去。
   果然他的这个广告不同凡响。他买了一些油漆,雇请了一些人,用事先做好的字版,沿着中国贯穿南北东西的两条经济大动脉——京广、陇海铁路线,一路刷过去,从广东到北京,从上海到甘肃。是的,他做的是民墙广告。就这样,用最省的钱做了一件最了不起的事,各地消费者都知道了中国有个“华帝燃气具”。
这样的广告似乎还有些不能让他满足,他同时又做了一件事。当时,华帝公司尚在起步,中国却已有了两个燃具巨头,一个是“万家乐”,一个是“神州”,到他们那儿去的代理商简直就踏破了门槛。对,把华帝的广告做到他们那儿去!于是两块写有“华帝燃具”及销售热线的硕大的广告牌分别竖立在了“万家乐”与“神州”厂门不远的地方。这一“傍大款”的做法,花钱不多,却让那些前去“万家乐”与“神州”提货的经销商们过目难忘。不多久,来华帝要求做代理商的人也就络绎不绝。
销售上去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时,生产燃具用的关键配件如阀门等全都要从国外进口。可日本和德国等世界一流燃具企业,其配件除了自产自用外,多余部分眼睛瞄着的是大客户,华帝根本排不上号。
   为了引起供应厂家的重视,他集中资金,扩大购买量,每月都以50%的速度递增,尽管买回来的配件一时用不上,他也不放慢步伐。这样的增长速度终于让供应商感到吃惊。几个月后,对方认为有着如此发展潜力的企业才是他们合作的伙伴。华帝尽管一天天做大,发展迅速,可他们的配件供应再也不成问题。
为了让有限的财力物力发挥最大的效应,在销售策略上,他把全国所有的城市划分为一级目标市场、二级目标市场、三级目标市场。一级目标市场必须全力去占领,二级目标市场先培养后占领,三极目标市场寻找机会再占领。他在整个国家版图的战略布局里,这里撒一个点,那里撒一个点,最后这些点皆连成了片。
他就是“燃气具大王”、华帝总裁黄启均。华帝公司在他的带领下曾创下日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的奇迹。黄启均成功了,不免会有人问起他成功的奥秘。于是,他向人讲起了一个故事。
   孩提时,一次有许多小伙伴到他家中去玩。那天,刚好父母出外没能按时赶回家。等不及的他便只好做了一大锅汤招待小客人。然而,当汤做好后,却发现家中的盐不多了,他将那些盐倒进了锅中。后来,那锅汤基本没怎么吃。小伙伴们离去后,爸爸妈妈回来了,妈妈尝了锅中汤,只皱眉头,又看到了见底的盐罐,对他说:“为什么不把汤先盛一些起来呢?”他这才如醍醐灌顶。
   后来,他总爱对人说:“假如你有一大锅汤,你手中却只有一把盐,正确的做法是,将汤一碗一碗地舀出来后,再往碗中放盐。这样,你的汤每一碗都会有味道。”
#1楼
发帖时间:2012-12-18 23:00:45   |   回复数:0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