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qz1000
武林盟主

[] 苏格兰赫布里底群岛:世界尽头的冷酷仙境[10P]

-->
苏格兰赫布里底群岛:世界尽头的冷酷仙境[10P]由500多个岛屿组成的赫布里底群岛,时常笼罩在暮霭和云雨中,惊涛拍岸,风卷云舒;群岛周围水域变化莫测,世界上那些最为出色的船长航行至此,也未敢掉以轻心。它就像在世界尽头矗立着的冷酷仙境。

苏格兰赫布里底群岛,奇险而壮丽的自然景色,几个世纪以来,引得无数艺术家、科学家、诗人和旅行者来到这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他们惊叹不已,珍惜自然之情则铭刻在心。



斯凯岛的托洛特尼半岛和罗萨海峡处,玄武岩尖峰隐约可见。由古老山体滑坡形成的玄武岩,见证了引发地貌改变的地质剧变。



宁静的水域和轻灵的晨雾仿佛掩盖了大自然摧枯拉朽的神奇力量,红色库林山脉(Red Cuillin)正是它用花岗丘陵一点点雕刻而成的。由大火山形成的斯凯岛,历经数百万年风雨侵蚀和冰川冲刷。



乌伊格湾(Uig Bay),距波浪滚滚的大西洋约一英里左右,即使涨潮时分,也平如明镜,夏日天空的倒影清晰可见。一个世纪前,乌伊格湾还有3400左右居民。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伤亡,农业和渔业的黯淡前景,城市生活的诱惑,当地人口还急剧减少,目前仅剩几百位原住民。



卡拉尼什巨石取自30亿年前的岩石,有可能早于金字塔。5000年前,人们就在此定居:耕种,狩猎,捕鱼以及造房。外层巨石约11英尺高,中间巨石超过 15英尺。


图:薄雾和2000多年的历史隔断了散居在刘易斯岛的现代岛民和铁器时代敦.卡洛韦史前圆形石塔(Dun Carloway broch)的建设者。现存双层墙宽近50英尺,石墙高约30英尺。专家们们认为居住石墙里面的人,一定有很高的威望,可随意支配别人,因而对家族也非常重要,他的族人就为他建立了坚固的石堡,以保障人身安全。

由500多个岛屿组成的赫布里底群岛,时常笼罩在暮霭和云雨中,惊涛拍岸,风卷云舒;群岛周围水域变化莫测,世界上那些最为出色的船长航行至此,也未敢掉以轻心——所处洋面气象万千:一天之内,如丝如幻般绵延的蓝色纹波便可化身为青色浪巨浪,汹涌而来。数千年来,人类仿佛不曾属于这片土地,时至今日,赫布里底群岛上居住者也寥寥无几。即便如此,从凯尔特到维京,以及随后的苏格兰和英格兰,仍为统治这片岛屿而进行过无休止的征战。罗布森说:“群岛是一个挑战,有些游客称它为荒凉阴郁的苦寒之地,但是这只能说明他们未曾真正用心体会。”

除过战争,这些岛屿几乎无人关注。18世纪,脾气暴躁的伦敦知识分子塞缪尔·约翰逊称,大陆上的人们对赫布里底群岛所知甚少,并不比远东的“婆罗洲和苏门达腊”了解更多。赫布里底群岛可以种植何种作物、有什么资源可供利用、各岛屿能够支撑多少人口,他们可以向土地的主人缴纳什么样的租?在这些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见诸文字的资料。此外,在约翰逊的赫布里底群岛游记中,充斥着对困难旅行和糟糕住宿条件的抱怨。

但是在约翰逊抱怨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艰险之地的另一重价值。苏格兰的启蒙思想家们,尤其是将知识分子从对上帝的虔诚中解开镣铐的哲学家大卫·休谟,以及地质学家詹姆斯· 赫顿则坚持认为,认识世界的最佳方式是通过直接的体验,而并非盲从古代的神圣权威。对于这些人而言,自然不仅仅是等待驯服的荒野,而且也是地球自身的教科书。



斯塔法岛上的玄武悬崖,夏日野花丛生,这为附近海域觅食的海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休息点。2001年这座小岛已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



海底洞穴的玄武岩石柱依次排列,灯光来自摄影师。芬戈尔洞穴由于石柱排列的自然精度和波浪拍打海岸的回音,自18世纪后期吸引了无数的游人。



晚春的暮光定格在间夹着无数碎贝壳的白色沙滩上,细沙徐徐,芳草萋萋,沿伯纳雷大西洋海岸延绵数英里。东北方向六英里之外的哈里斯山脉,山路崎岖不平,在暮色映衬下,天之尽头,唯见蓝色轮廓。


爱奥那岛的斜坡上成片的茂盛海草,吸引了放牧的羊群,在这里,他们能够补到充必须的微量矿物元素。盖尔人将这种延伸的海岸称为“Camas Cùil an t-Sàimh,”意即“海洋回流湾”



黑白相间的达佩尔尖嘴海雀(右)和有着明亮鸟喙的海鹦(左,空中,中间)在刘易斯岛东南方向几英里外的希恩特群岛找到了他们的天堂。每年约有近8000只尖嘴海雀和200000只海鹦在此栖息繁殖。
#1楼
发帖时间:2012-07-24 22:26:59   |   回复数:0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