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阿Q阿Q
武林盟主

[] 闲聊一下《悬崖》

-->
走马观花的把谍战大戏《悬崖》看了个大概,很是喜欢这种高智商“角力”的感觉,用男主角“周乙”的话讲,“这里没有一个人是傻子。”我们得说,艺术创作跟经济一样,一放开它立刻就变得蓬勃,审查放宽了,伟光正的“八股文章”也就少了,虽然仍然有很多抗战题材战争剧喜欢做八股,虽然不做八股的还有不少愿意走《还珠格格》的低幼路线,把抗战剧也拍成浓妆艳抹女猪加上一身脂粉气男猪的混闹,但总还是给出现精品出现了可能。
《悬崖》既然不用肩负神圣的宣教作用,影片中敌伪地区的汉奸们也就没有个个面目可憎,反倒还原了他们一定的真实,这些家伙本就是酷吏而已——伪满洲国警察厅内负责侦破间谍的酷吏。“高彬”高科长老谋深算、自我定位艺术家的孙浩饰演的“刘魁”就是一个打手、“鲁明”为人狡猾阴险,“任长春”不过是个想“为国效力”继而出人头地的农村子弟。可要是按以前“抗战八股”的路子,这些人在这些现有的缺点之上,少不了还得欺男霸女、横行乡里,再每人对普通日本士兵也来一幅谄媚相,这都是曾经的经典汉奸形象,是汉奸就全都是这幅鸟样。

没有丑化敌人已然算是政治觉悟不高,没对万恶的旧社会做批判和鞭挞,就更让我看的难以蛋定了。在电视剧中,伪满洲国的生活水准不低啊,街上有公用电话亭,甚至卖烟的杂货铺内也有公用电话,某一集好像还有出租车,最恨人的是年轻警官“任长春”的出场。这哥们居然在执法中彬彬有礼,在对“周乙”真假两位太太的检查中,居然敬礼、居然使用文明用语“您好”、居然对检查的皮箱轻拿轻放,这素质就是十几年前的北京交警也未必具备吧?这还让我一下子想起来十几年前,俺亲眼见到家乡一交警是高抬起腿作势欲踢,拦下了一辆载人摩托的,那个牛逼的执法“敬礼”方式真是让人过目难忘。相比下来,任警官如此高的执法素质,我觉得应该上伪满洲国的警讯杂志封面,或者当成个什么文明执法标兵大力宣传一下、东北全境循环做个报告啥的。
当然,除了伪满洲国有着一定的物质基础,我因缺乏了解没法判断真实与否之外,这部剧的刻画给我的感觉还算真实,这里没有开挂的孤胆英雄和武林高手,没有不死鸟一辉,没有电视剧中最爱有的无穷无尽的巧合。稍觉有点难以接受的就是,“周乙”对时局的分析和判断,总是那么精准到位、洞若观火,这就不只是像个智力超常的特工的判断力能做得到的事了,更像是个全能的上帝,只担负情报工作算是屈才了。
《悬崖》 这部剧没有太过离奇的情节,也没有太过宏大的场面和事件,应该说全靠细密入微和逻辑严谨取胜,编剧在努力穷尽各种可能性之后,巧妙梳理出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剧情脉络,把故事讲的起伏跌宕、丝丝入扣。而混迹在狡猾如狐的干反谍工作的敌人之中,“周乙”要做的就是如同此剧编剧一样,尽可能的面面俱到,既要考虑到敌人的任何出招,又要避免己方犯下任何一点错误,哪怕只是出现一点点纰漏,“周乙”和“高彬”的斗智,比拼的不光是谁的“绝学”多,还比拼谁的“基本功扎实”,露的破绽少。
除了丝丝入扣的剧情,“周乙”和“顾秋研”的感情戏应该也是一个看点,再有就是对“周乙”这个完美的革命者形象的刻画,当然,《悬崖》中不只“周乙”自己是革命者,不过无疑“周乙”这个形象最完美。
他智力超群、运筹帷幄,在敌群中混的游刃有余,还有个不错的口碑;沉着冷静,面对危局和突发情况,总能一一化解、井然不乱;品格高尚,跟顾秋研假扮了六年夫妻,从来没假戏真唱一次;见识卓越,就像我之前提到的,“周乙”的见识当个情报员,有点屈才;有民族主义情怀,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之类都应该是他的追求;不吝牺牲,他应该是和那个时代很多人一样,都抱定这样的决心;最难能可贵的是,“周乙”有一颗革命党人中少有的悲悯心,剧中也很多次提到这个,他不主张杀戮和仇恨。这个革命者的形象完美的几乎无瑕疵。
如果说,一定要在这部电视剧中间挑点毛病的话,我就是觉得“周乙”这个形象太完美了,编剧站在一个熟悉历史的现代人角度,拿很多现代的成熟的普遍看法给“周乙”好好打扮了一下,让“周乙”简直像个时代的预言家,大智者。

结尾几集没有看,跟朋友聊天知道,“周乙”死了。让这个完美的革命者最终牺牲,是不是有点契合整个抗战时代的悲情色彩,让那些为了信仰站在“悬崖”边上奋战的人,更具悲情!
#1楼
发帖时间:2012-02-14 10:59:41   |   回复数:0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