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Q呆
一代宗师

[] George Gershwin -《伟大作曲家之盖希文》[MP3][驴链]

-->
专辑英文名: Great Composers - Gershwin
专辑中文名: 伟大作曲家之盖希文
艺术家: George Gershwin
资源格式: MP3
版本: [2 CD Set] [Disc 1+2]
发行时间: 1988年
地区: 英国
简介:


光碟数目:2 CD
压缩码率:OBR 128 Kbps

专辑介绍:

乔治.盖希文(George Gershwin),这个名字在美国音乐界似乎是一个传奇的记忆。美国的音乐历史不长,长期地被欧洲主流音乐所影响。一直到二十世纪初,才有明确表现美国国民性格的音乐出现,其先驱者便是盖希文。他将二十世纪美国大陆流行的爵士乐手法用在演奏会的音乐中;精确的说,盖希文结合传统的欧洲音乐艺术、爵士乐、黑人歌曲等各种型式的音乐,而成为美国所独有的音乐。也许很多人至今仍质疑盖希文的音乐成就,但不可讳言地,他的舞台剧与电影歌曲的创作,已成为大家在爵士乐或歌曲创作所仿效的标準。

移民美国

1898年9月26日在纽约布鲁克林一个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名叫George Gershoritz 的小孩,这是谁呢?就是还没改名前的盖希文。好吧!我们就先谈谈他的家庭吧!盖希文的老爸Morris Gershovitz 是一个俄国出生的移民,就如同十九世纪大多数移民一样,Morris也有一个典型的艰苦奋斗故事。当Morris到达纽约的第一天,就发现他在美国唯一亲人─叔叔的地址弄丢了。他举目无亲,人海茫茫,只好睡在一些小巷中。口袋剩的一点零钱,孤注一掷,在路边和人玩牌赌钱,竟然替他赚了不少的餐费。后来Morris还是和叔叔相会,并且也因此认识另一外俄国移民Rose Bruskin,后来结成连理。Morris的专长是裁缝,他缝制的流行女鞋在当时颇为叫座。在Morris搬了二十八次家的过程中,他和Rose生了四个小孩,George排行第二。Morris后来决定让这个家更美国一点,决定将家人的姓氏改成美国式的姓,怪的是,Morris和大儿子Ira使用 Gershvin,但是George却使用Gershwin,也就是今天的乔治.盖希文。

盖希文从小就是「调皮鬼」代表,调皮的程度让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受不了。他后来也回忆,他还未碰到钢琴前的那段日子:「音乐从来没引起我的兴趣,我每天就是和其他玩伴想办法将大人们弄的紧张兮兮。」1910年全家因经营餐厅搬移至Coney Island,盖老爸Morris对盖希文更疏於管教,盖希文就在街上扮起乞丐,讨钱去看电影;或者到杂货店中偷麵包、水果来吃。谁又知道这个纽约街头小鬼会成一代音乐大师呢?在十三岁的某天,盖希文在街上闲逛,看到了一台机器钢琴,他就随手丢个零钱到这机器中,竟放出鲁宾斯坦《Melody in F》。当音乐停止后,盖希文的音乐天份随之开始发动。原本家里计画裁培大哥Ira学习音乐,不知George突然插花展现天份,钢琴弹奏的技艺无人能挡;了解儿子的盖老妈Rose也决心让他尽情发挥,后来他决定从高中輟学,进入音乐出版公司担任广告钢琴手。在这几年中,盖希文写了不少流行歌曲,尤其《史瓦尼(Swanee)》此曲使他一举成名,步入作曲家的行列,然而他真正平步青云的一刻是在1924年。

转捩点

1924年初的某日早晨,盖希文突然看到报纸上宣称他将在一个月后的「现代音乐实验」发表新作。此时,他似乎还搞不清状况的时侯,爵士乐大老怀特曼(Paul Whiteman)才来通知他有此事发生,盖希文急急忙忙的在三週内完成了《蓝色狂想曲》旋律部份,但由於他当时管弦乐技法并不熟悉,所以管弦乐总谱是好朋友葛洛菲(F. Grofe,《大峡谷组曲》作者),在开演前两天才完成,演奏会当天的听眾名家如云:克莱斯勒、艾尔曼、拉赫曼尼诺夫、史特考斯基、史特拉汶斯基……等当代音乐名流通通到齐,《蓝色狂想曲》也非泛泛之作,当场得到大家的讚赏,使得盖希文一跃而成为世界级的作曲家。

真是造化弄人,二十世纪初美国一直希望有以「美国语言」谱成的交响乐曲,作曲家一直就在「交响型」爵士乐找出路,这是一个自然的方向。可惜学院派的音乐家无法摆脱欧洲阴影,得到成功的人竟是一直以諳熟热门音乐与歌舞表演驰名的盖希文。1925年纽约爱乐委託这位当红的作曲家谱写钢琴协奏曲,斗志旺胜的盖希文决定接下这项工作,并且独立编写管弦乐曲部份,成为一个真正独当一面的作曲家。由於他的基础音乐教育极差,所以需要花费极大的工夫研读作曲理论书籍。乐曲谱写后,为了求慎重,盖希文而自掏腰包租借戏院,招集乐师试奏、订正。果然《F大调钢琴协奏曲》又以新鲜生动的旋律,摇摆的节奏,表现出别的作曲家难以项背的敏锐感性。另一方面盖希文仍不断的学习各种作曲技巧,其中以Vernon Duke、Oscar Levant和荀柏格(Arnold Schoenberg)对他的助益和影响最大。

再创高峰

盖希文也没忘记自己的老本行舞台音乐,膾炙人口的佳作也不断的问世,如1924年的喜歌剧《淑女是善良》、 1927年的《滑稽脸》、1931年得奖作品《为君而歌(of thee I sing)》。也许工作太过繁重,不久后他即感觉身体不适,1928年就随著一起工作的哥哥Ira(此时Ira为歌词创作家)赴巴黎休养。半年的时间将自己的心境以轻鬆的心情及花都风情谱入乐曲,完成了一首色彩繽纷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1930年是盖希文作曲生涯的另外一个高峰,一向以爵士乐为作曲基础的盖希文,写了一个大型管弦乐爵士乐─《I Got Rhythm》。当首演时盖希文利用影响力召唤当时爵士名家加入乐团,Ginger Rogers、Benny Goodman、Glenn Miller、Red Nichols都在阵容中,盖希文似乎成了美国爵士乐团的教父。同时,他也将影响力伸往好莱坞开始电影音乐的创作。1932年《为君而歌》让盖希文兄弟(George and Ira)获得普利兹(Pulitzer)奖,这个奖可说是空前的。不过盖希文野心仍然旺盛,希望能在歌剧(可不是喜歌剧,是serious music)创作上留名。1935年《Porgy and Bess》是他人生中的一大杰作,也将他推上人生最高的巔峰。在此之后,盖希文多投注在电影音乐上,未再对管弦乐或歌剧注力。1937年7月11日,年仅 39岁的他因脑瘤而去世。

这位美国传奇式的伟大作曲家,也许在曲式的发展技巧和管弦乐法的创作都稍嫌薄弱,他的作品仔细分析也都非结构严谨的上乘之作,但是因为他的作品中多少带著流行的特质,一旦你聆听后,似乎会被牢牢地吸引著,这就是盖希文神奇伟大之处吧!

George Gershwin (September 26, 1898 – July 11, 1937) was an American composer and pianist. Gershwin's compositions spanned both popular and classical genres, and his most popular melodies are widely known.

He wrote most of his vocal and theatrical works, including more than a dozen Broadway shows, in collaboration with his elder brother, lyricist Ira Gershwin.

George Gershwin composed music for both Broadway and the classical concert hall, as well as popular songs that brought his work to an even wider public. His compositions have been used in numerous films and on television, and many became jazz standards recorded in numerous variations. Countless singers and musicians have recorded Gershwin songs.



专辑曲目:

Disc 1 1/2

01. Rhapsody in Blue

An American in Paris
02. Allegretto grazioso
03. Andante ma con ritmo deciso

Piano Concerto in F
04. Allegro
05. Adagio
06. Allegro agitato

Andre Previn, piano and conductor; Pittsburgh Symphony Orchestra

Disc 2 2/2

01. Porgy and Bess: A Symphonic Picture (arr. Robert Russell Bennett)
Detroit Symphony Orchestra; Antal Dorati, conductor

02. Cuban Overture
Cleveland Orchestra; Lorin Maazel, conductor

03. Rhapsody No. 2 for Piano and Orchestra (arr. Robert McBride)
Ralph Votapek, piano; Boston Pop Orchestra; Arthur Fiedler, conductor

04. Prelude No. 1 (arr. Gregory Stone)
05. Preludes Nos. 2 and 3 (arr. Stone)
Boston Pops Orchestra; Arthur Fiedler, conductor

06. Variations on "I Got Rhythm"
David Parkhourse, piano; London Festival Recording Ensemble; Bernard Hermann, conductor

ed2k://|file|George.Gershwin.-.%5BGreat.Composers.-.Gershwin_Disc.1%5D.%E4%B8%93%E8%BE%91.%28mp3%29.rar|60862494|26f9dc21053a5e15b2b73debacfbdda4|h=yldyd4hnz3xcezu5h75bn2bub6fwaiym|/
ed2k://|file|George.Gershwin.-.%5BGreat.Composers.-.Gershwin_Disc.2%5D.%E4%B8%93%E8%BE%91.%28mp3%29.rar|63758632|504a61ffb96971516cce6241c61027d5|h=5ozc6dqbfowgfpfjunuovcd2nqrun52c|/

#1楼
发帖时间:2012-11-30 21:40:56   |   回复数:2
stonebe
小有名气
谢谢楼主,可以下下来啊,
2012-12-1 #2楼
⑴生dē幸福
小有名气
路过!!!
不发表意见……
2013-2-6 #3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