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images
武林高手

[图书类] [教育科普] [PDF] [网盘下载] 《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套装13册)项阳 pdf+epub+mobi+azw3

-->


产品特色

Ø 分册内容:

1. 《曲子的发生学意义》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以“音声技艺”“职业群体”“制度传播”为视角,对曲子的意义进行重新认知与诠释,突破前人成说而提出创新性的论见,在音乐学研究领域具有开拓意义。本书曾在台湾学生书局出版。

2. 《山西乐户研究》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作者从对历史上乐籍为集中区域之一山西省所存乐后人的实地考察入手,以乐籍制度、乐人为主脉对中国音乐文化传统进行梳理,从文献学、社会学、民俗学、音乐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层面对这一群体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自下而上方式、社会地位、信仰崇拜、组织形式、进行全方位的研讨,力图做出新的解释,是一本集学术性、全面性、逻辑性为一体的音乐史学专业书籍。

3. 《大曲的演化》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大曲是我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中受关注的“音乐事象”之一,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制度、功能为视角,按礼、俗两条脉,分别从结构体制、音乐机构、承载群体等层面对大曲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拓宽了大曲研究的视野,揭示了大曲动态演化的意义。

4. 《音乐礼俗的当代传承》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共收录7篇论文,包括还愿仪式音乐研究、鼓吹乐与民间婚丧礼俗的关系、上党梆子的生成发展、河北吹歌辨等。该研究不仅对中国各地区的礼俗仪式进行了客观和具体的描述,还折射出了民间信仰、礼俗和艺术形式的关系、功能性问题,有利于学者对我国各地区民间仪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有微观认识与宏观把握,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我国乐种研究体系。

5. 《音乐史学新探》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共收录8篇有关中国历史上重要朝代的礼俗音乐研究,关于包括北朝礼乐观念的探析、隋唐时期西域音乐的文化研究、唐宋教坊音乐研究、明代北曲的探究、聊城鼓吹乐研究等一系列礼俗音乐研究。通过从人、制度等层面切入,结合史料的辅佐,进一步探析各朝代礼乐的发展脉络、职能、身份特征和承载的音声形式。

6. 《佛教音声为用论》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以五台山佛教音声活态为用进行“对接”研究,形成上下两篇架构。上篇涉及到印度与中土,主要是从历史的角度对佛教音声体系的发展演变及其与世俗音乐关系进行整体把握,着重于佛教“从非乐到重乐”的历史流变及其“俗曲佛用”传统的形成;下篇则是从五台山佛教音声的活态为用中进行逆向考察的实证意义。上下两篇之间存在着相互佐证的关系,从“印度–中土–五台山”三个空间维度的比对研究实质上是回到原点、溯流探源之意。

7. 《明清国家小祀“三皇先医”仪式用乐研究》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以明清国家吉礼小祀之三皇先医为切入点,一方面,把握小祀之全国“通祀”性质及官/民共同参与性,并结合京师宫廷、各级地方官府教坊机构体系之全国化存在,以及其中在籍官属乐人为主承应小祀祭礼仪式用乐(鼓吹细乐)和场合用乐(戏曲、歌舞等)等情状。另一方面,在把握礼制–仪式–用乐三者关系基础上,通过将历史上三皇先医仪式及用乐与当下民间祭祀用乐进行对比互证,深入探究封建制度解体后,国家礼制仪式用乐转化为民间礼俗仪式用乐的原因、条件和过程等问题,并以此进一步辨析在国家制度性传播影响之下,官方、宗教(佛道)、民间三者之间的用乐关系,以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呈现出的”整体一致性,区域丰富性”情状的深层原因。

8. 《中国礼乐户研究》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以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礼乐的一个特殊承应群体–“礼乐户”为研究对象,是首部较为全面研究中国礼乐户的正式出版著作。全书共四章,分别梳理了礼乐户自萌发到解体的历史,分析了该群体的”非贱民”特征、职能与承载之太常雅乐,以及管理、分布及影响。礼乐户是一个特殊的用乐承应群体,承载特定的礼乐类型。研究中国礼乐户,明确其主要特征,有助于全面认知礼乐户所处历史阶段的中国音乐文化。

9. 《秦淮乐籍研究》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作者通过综合视角,对明清时期以南京秦淮为中心的乐籍制度的女乐进行深入探究。明清是乐籍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明清秦淮有鲜明的时代文化标志,明清的秦淮女乐活动为“兴盛”、女乐事迹为“彰显”,构成了以南京为中心,苏州与扬州为副中心的“秦淮乐籍文化圈”,这一区域是乐籍文化之代表,又是个性鲜明的江南区域文化原点,本书也重点讨论秦淮乐籍文化时也兼及苏州与扬州的乐籍文化。

10. 《宗教音声·礼俗用乐》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是音乐学家项阳对宗教和礼俗多年的学术研究成果。本书第一部分为近二十年间对宗教音声的探索,第二、第三部分是近几年对中国音乐传统之礼乐与俗乐两条主导脉络为用的新思考,是一本集学术性、全面性、逻辑性为一体的音乐史学专业书籍。

11. 《泰山、岱庙、东岳庙祭祀用乐研究》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对泰山不同时期历史脉络中,国家祭祀与区域祭祀用乐进行考察,从制度层面全面梳理泰山祭祀的历史沿革。这一历史沿革显示出大祀、中祀、小祀递衍发展的规律。梳理出泰山帝王封禅等国家高层级仪式及用乐形态,泰山作为岳镇海渎祭祀以及望祀陪祀时的用乐形态;明清时期岱庙、东岳庙作为国家小祀和群祀意义的礼制仪式及用乐形态;历史上国家祭祀与民间信仰小祀一直是一个交互影响的过程,民间神灵在特殊条件下与国家权力互动,一些民间信仰被纳入小祀的祭祀范畴,名正言顺地进入到国家祭祀体系,如此使得各地小祀神祇一致性的同时,又有差异性。

12. 《民间礼俗用乐研究》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共收录七篇以中国河北、山东地区的民间礼俗音乐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包括房山地区北窖村音乐会研究、济宁地区礼俗用乐、山东莱芜吹打乐班考察等。七篇文章均运用历史人类学研究方法,强调在田野考察基础上”接通”历史文化”大传统”,史论结合,对研究对象所蕴含的音乐文化深层内涵进行挖掘,具有鲜明的特色。

13. 《明清军礼与军中用乐研究》

本书为“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在古代中国,国家对于战争有着一套严格而富有程序化的仪式,以求得到天地诸神的护佑,赢得战争的胜利。这些仪式即为军礼。在军礼的实行过程中,必有乐相须为用,此为军礼之乐。中国古代军队在日常的军事训练、战争及镇戍生活中,也有用乐现象,此皆为军中之乐。本书即以明清两代军礼和军中用乐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国家军礼和军中用乐的史实和规律。

内容简介

薪火相传、传承文脉——《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这套大型中国音乐学术研究丛书,共13卷,五百万字,是上海音乐出版社“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荣获2019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著名音乐学家项阳先生及其硕博研究生们“集体性的协同攻关”中国音乐文化史成果的集中展现,也是当代音乐学人叩问历时、敬畏传统、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代表性成果之一。这些成果探讨了中国音乐历史、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音乐文化相关问题,也见证了当代中国音乐学术的发展以及中国传统音乐在当下的传承、发展与境遇。

研究主旨

专题名称

礼乐制度

《中国礼乐户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张咏春)

《孔府的乐户与礼乐户》(张咏春)

《唐以前制度文化中中原与西域的音乐交流与传播》(魏晶)

《胡夏之交融:北朝礼乐观念探析》(周婧婉)

《隋唐至明代礼乐观念变化辨析》(董旭彤)

音乐本体

比较

《河北安新圈头音乐会与鼓吹乐班社的比较研究》(白莉)

《房山区北窖村音乐会传谱及其活态传承研究》(周晓爽)

《河北音乐会与西安鼓乐社的比较研究》(孙茂利)

《器乐“演唱”:河北吹歌辨》(郑娜)

制度与礼乐

《泰山、岱庙、东岳庙祭祀用乐研究》(逯凤华)

《明清国家小祀“先医药王”祭礼仪式及其用乐研究》(常江涛)

《山东菏泽鄄城王家乐班的民族音乐学追踪》(李卫)

《还愿仪式音乐研究:以河南宜阳为例》(林乐飞)

《游走于都市的边缘:音乐的功能性与传统的延续》(刘佳)

《一支乐队的传统:山东莱芜张氏吹打乐班考察 》(秦晓妍)

《济宁地区礼俗用乐对历史大传统的接衍》(袁郁文)

《从孙家班探鼓吹乐与民间婚丧礼俗的关系 》(孙云)

制度与俗乐

《秦淮乐籍研究》(程晖晖)

《曲子的发生学意义》(郭威)

《大曲的演化》(柏互玖)

《上党梆子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王丹丹)

《“堂名”辨》(乔俏)

《明代北曲“云中派”钩沉》(赵楠)

《经济与文化的因果:临清时调与天津时调的兴衰比较》(成晓辉)

《乐籍制度下的小调传播》(巩凤涛)

制度与军乐

《明清军礼与军中用乐研究》(任方冰)

《明清军制和官制双重作用下的聊城鼓吹乐积淀辨析》(郭艳君)

制度与宗教

音乐

《佛教音声为用论——历史流变与五台山佛教音声活态研究》(孙云)

《山东岱庙藏谱<玉音仙范>研究》(逯凤华)

《胶东道乐“勾凡调”及相关研究》(徐倩)





https://url69.ctfile.com/f/182069-654625522-a247fc?p=3332

访问密码: 3332

#1楼
发帖时间:2022-08-27 10:44:26   |   回复数:0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