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炎辉
一代宗师

[时事资讯] 火影尾兽谱 | 五尾穆王的原型,竟是中国西周最浪漫的君主

-->

五尾拥有纯白色的躯体,身形如马而头似海豚,头上长的四支角可以以瞬间将最坚硬的岩石粉碎。与之前几只尾兽不同,无论是日本神话还是中国神话都没有五尾的原型——如果不是五尾起了“穆王”这个名字,恐怕没有人会将这只尾兽与中国周朝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帝王联系起来。

“穆王”二字源于西周第五位君主周穆王,本名姬满。周穆王的一生可谓丰功伟绩:命制《吕刑》、两伐犬戎、西征昆仑、东攻徐国,极大开拓了周朝的版图,其文治武功使得周穆王了有“穆天子”的美名。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汲县一座战国时期魏国的墓葬被挖掘,在出土的竹简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两部古籍,后合并成后世流传的《穆天子传》。

周穆王是一位有为的君主,但真正带给其隽永文化影响力的却是驾八骏西巡天下的传说。据《穆天子传》所记,周穆王西巡之时,越九万里去拜访昆仑之神西王母。这一次西行路线在《穆天子传》中有着极为详细的记载,而这一次拜访也便成了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旅行”。

西王母日后演变成道神神话中的王母娘娘,事实上在早期的神话传说中,西王母之相颇为凶恶,其性别也无人判定。《山海经》最早对其进行描述: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仅凭“豹尾虎齿、蓬发戴胜”这八个字也可看出与周穆王瑶池相会的西王母绝非可人尤物,然而两人之间的相聚依然在神话中激发出了带有暧昧色彩的花火。临别时,西王母做歌云:

“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毋死,尚能复来。”

而周穆王当即和歌,表示三年之后会回昆仑见西王母:

“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西王母再做歌应和:

“北徂西土,爱居其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翱翔。世民之子,惟天之望。”

然而周穆王回中原后不久便去世了,这一唱一和终成诀别。这一段人神之间的罗曼史,后被唐朝诗人李商隐写书写成《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穆王何事不重来”这一问,背后实在不知隐藏了多少苍凉。不过,在感叹过黄竹歌声之后,周穆王与五尾这个马形尾兽微弱的联系也被这首七绝点明——不错,正是“日行三万里”的八骏,周穆王驾车行经天下所依赖的八匹神驹。

穆王八骏名声虽大,但其名称却衍生出了不同的版本,令后人莫衷一是。《穆天子传》中所载 “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东晋王嘉所著的《拾遗记》则更为神化:

“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行十影;七名胜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

正如汉伏波将军马援所言的“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既然周穆王所赖的八骏可以带其与神相会,那有肉翅能乘云也不奇怪。不过这两个版本相较,《穆天子传》的版本部分得到了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的佐证:

“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其中多野马。造父于此得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乘以献周穆王,使之驭以见西王母。”

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地理名著,《水经注》中的骅骝、绿耳、盗骊均与《穆天子传》重合;不仅如此,《水经注》甚至还指明了这几匹骏马的来自中国上古著名的马术师造父,这一段与《史记》中“穆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而徐偃王反,穆王日驰千里马,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为赵氏”的记载相符。虽然穆王八骏、西王母均是神话,但几部古书对其的描述却极为详细,而“八骏”也因为成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流传到后世。明成祖长陵外有着著名的“长陵八骏”石刻,其名分别为龙驹、赤兔、乌兔、飞兔、飞黄、银褐、枣骝与黄马,均是伴朱棣南征北战的功臣。徐悲鸿亦有名作《八骏图》,八骏之名则以《拾遗记》为蓝本。

《火影忍者》中的穆王以八骏为原型却只有五尾,或许其灵感源于周穆王为西周的第五代君主。而其人柱力名“汉”,个中的中国元素不言而喻。有趣的是,汉号称“蒸汽忍者”,通过操控蒸气用来战斗——这似乎也是对周穆王乘八骏马车上天入地的调侃吧。


#1楼
发帖时间:2016-09-14 15:21:28   |   回复数:3
wanweidu
武林高手
。。。
2016-9-14 #2楼
911degrees
隐世仙人♂
非常感谢,谢谢分享
2016-9-14 #3楼
ALLEN820213
隐世仙人♂
感谢楼主分享!!!
2016-9-14 #4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