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haohao
江湖小虾

[] 从《越狱》的隐秘流行看电视的未来

-->
最近,似乎人人都在谈论《越狱》。这部在美国收视率早已跌出前20名之外的电视剧,意外在中国受到狂热追捧。它的流行虽有诸多非理性与不便言说之处,但它以互联网为核心,向中国受众层层传播辐射的过程,却昭示了这个时代媒体剧变的种种迹象:以P2P、流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网络传输工具逐渐普及,大体积视频在网络上的传播已如家常便饭。互联网上的视频资源以滚雪球式的速度扩充,逐渐累积成一个庞大无比的视频内容库。宽带快速进入1亿多中国网民的家中。家家户户大大小小的电视屏幕越来越多,除了客厅里的大电视外,还有电脑、iPod、MP4、PSP。互联网正在将世界推平,从美国电视台播放一集《越狱》,到中国网民通过有关途径下载中文字幕版本的新片,相隔不过12小时。观众,尤其是“粉丝”开始获得空前的选择权与参与权。

电视还有前途吗?也许,它的前途就是嫁给互联网。

美国人看《越狱》有如下选择:守着FOX电视网黄金时段看免费电视;用DVR录下来,第二天慢慢看;几天后到街角录像店租DVD看;网上BT下载;用iPod在iTunes商店花1.99美元,也就是一杯咖啡的价格付费观看一集……

中国人看《越狱》也有如下选择:BT下载、电驴下载、FTP、校园网、局域网、美剧论坛、在线影院,当然,还有盗版DVD……

相比之下,中国人的家庭娱乐似乎已经提前进入了网络时代。尽管内容提供商还在谨慎控制着视频向网络迁移的进度,但在民间,这股潮流已不可阻挡。在中国,第一季《越狱》还是以DVD传播为主,到了第二季,网络已经成了最核心的传播渠道,其间字幕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批完全由业余爱好者组成的字幕军团翻译效率奇高,美国当地播完一集后,12小时就会有内嵌中文字幕的视频文件出现在网络上,而且网民有多种版本备选:普通的RMVB版本、AVI版、H264版、高清晰数字HDTV 720格式,甚至PSP游戏机的专用格式。《越狱》和《迷失》的“粉丝”都喜欢下高清晰HDTV 720格式,虽然占用空间大,但极其清晰,最方便分析剧中隐藏的线索。在VERYCD.COM上,记者看到某字幕组出品的《越狱》第二季高清版本竟被下载了200多万次。他们的制作能力着实令人瞠目结舌,规模较大的字幕组一周同步连载20集美剧不在话下。如果这个数字翻一番,基本上就能覆盖美国四大电视网当周出品的所有连续剧了。现在应该讨论的问题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如何深入保护知识产权?

其实,早在2002年,当公众网还很慢的时候,高校学生们已经可以在校内局域网上在线点播视频,或是在FTP上用几分钟下载一集《老友记》和标记着冰鱼工作室的《我猜 我猜 我猜猜猜》。而也正是这批习惯了下载、习惯了工作室和字幕组的大学生,日后成了通过网络观看美剧的主力观众。之后,不断增加的带宽和P2P软件的广泛应用,在线观看或是下载,也把之前只属于大学生、研究人员的便利和迅速带给了普通网民。在一些宽带建设较快的小城市,在线影院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每月很少的手续费就可以看遍好莱坞大片和美英日韩最热门的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从《绝望的主妇》、《越狱》、《迷失》、《英雄》、《小不列颠》、《宫》,到《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应有尽有,任你选择。

电视与互联网最大的不同在于,电视是“喂养”型的媒介,就算你安装了卫星电视,拥有500多个频道,仍然无法随心所欲选择自己喜欢看的节目,而互联网的做事风格是“按需索取”,一切主动权都交到网民手中。电视与互联网联姻是迟早的事情,而它最大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互联网,观众终于能够完全控制电视,消灭频道,消灭播出日程表。

在《纽约时报》的一篇采访中,有人这样评价中国的电视节目,“我们的演员并不糟糕。问题出在导演、编剧、灯光舞美和化妆那些人身上。每个方面都差了那么一点点,加在一起就变成了垃圾。”现在,越来越多的观众醒悟了,原来他们完全可以抛弃这些节目,只要网线一插上电脑,立时别有一番洞天。美国、日本、韩国的影视正在占领我们很大幅度的娱乐市场。新的美国电视季,很多美剧迷的电视节目表都是——周一《60演播室》、周二《绝望的主妇》、周三《越狱》、周四《英雄》、周五《迷失》,完全和美国保持同步。

这些“不知魏晋”的“粉丝”们中,有不少人已经不再满足于电脑的小显示器,而是把电脑接在液晶电视上,享受着和美国人一样的视听效果。现在甚至有电视机可以直接以USB接口连接大容量硬盘,以后连DVD机都可以淘汰了,更不需要电脑做中介。所以,如果5年前你曾为一批不得不处理掉的VCD而心伤肉痛,那么今天淘碟的时候,可要悠着点,这些DVD在不久的将来必然难逃与VCD同样的命运。

沿着《越狱》的传播轨迹,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互联网上一个完整的视频发布系统已然成形。但是,这毕竟是一条灰色的轨迹,网络视频资源库的合法化是网络管理者们的一大难题。

不要再惊叹DVD电影中翻译字幕的完美,也不用再惆怅自己家中无法直接看到卫星电视。一群充满互联网原教旨主义共享精神的人在行动中,需要讨论的是他们的行为是否侵犯了知识产权。

美国东部时间11月27日晚19点,即北京时间28日的早8点,《越狱》第二季第13集在美国福克斯电视网开播。这是《越狱》第二季进入冬歇期之前的最后一集。美剧的规矩是每周一集,中国“《越狱》迷”苦等了一个星期后,早已心痒难耐,隔几个钟头就跑到射手网(国内最大的字幕网站)和各大美剧论坛上去看中文字幕出来了没有。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的美剧“粉丝”们已经习惯了“与美国同步”的日子。凡是热门美剧,如《绝望的主妇》、《迷失》、《越狱》,新的一集刚在美国播完,12个小时之内就能在网上下到内嵌中文字幕的片子,从普通的RMVB视频到1.4G的超高清晰版本,甚至PSP游戏机专用格式,应有尽有。对他们来说,互联网真是个好东西,“天下大同”实非幻觉,但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相对隐秘的网络组织——“字幕组”。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互联网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名叫“字幕组”的群体,以翻译国外电视剧为乐,语种遍及英文、日文、韩文,其中又以英文势力最大。他们以论坛为核心,靠MSN/QQ联系,彼此之间自发形成一个相对严密的组织,从片源、时间轴、翻译、校对、压片,到最后的P2P发布,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他们勤力工作,效率奇高,却分文不取,行事低调,很得网民的敬重。

北京时间9点,《越狱》第13集播完。几分钟后,国外的BT网站上就已经可以下到各种版本的Avi无字幕视频了,其中以LOL和XOR出品的片子最为出名。LOL和XOR都是国外著名的0-day组织,他们将美国的电视节目录下来,转成Avi格式,放到网上供全世界免费分享,行动极快,所以号称“0-day”。他们没有自己的网站,都是以BT形式发布,而且视频质量很高,是美国版权律师的眼中钉,但这种“侠盗”作风在网民中甚得人心,国内字幕组的片源也大都来源于他们。

其实,国内稍具规模的字幕组,在国外都有自己的组员,以当地的中国留学生为主。他们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录电视剧,而是录片中的英文字幕。国外电视剧的英文字幕大都是现成的,通过特殊的设备和软件,可以转录成文本文件。

将《越狱》第13集的片源从国外BT网站传到国内字幕组的FTP,大概需要半个小时。为了争取时间,有的字幕组还会先借道韩国的服务器,再传回国内的FTP,这样能将片源的传输过程从半小时缩短到10分钟。英文字幕因为得来不易,通常由录制人员直接用MSN/QQ传给字幕总监,字幕总监再分发给下面的工作人员。北京时间9点30分左右,片源与英文字幕都已准备就绪,字幕总监开始通知参与这次翻译行动的时间轴、翻译、校对、压片人员准备下片。国内几个大的字幕组之间原本竞争就很激烈,《越狱》如此大热,更激发了他们的好胜心,谁都想抢在第一时间发布中文字幕。本来一集字幕制作只需1个时间轴、2个翻译、 1个校对、1个压片人员就够了,但这次他们基本上都投入了两倍的人力。

因为是内部FTP,下载速度很快,到了上午10点,字幕组成员差不多都已经下好第13集《越狱》的无字幕视频。时间轴人员开始工作。他要清理字幕里的广告,并为英文字幕配上时间轴,即“从几分几秒到几分几秒,某个角色说了什么话”。做时间轴的工具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有PopSub、Cysub,方法大同小异,最重要是细心,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对错时间点。一部45分钟的片子,一名熟练的时间轴人员大概两个小时就可以搞定。

中午12点,字幕总监收到配好时间轴的英文字幕,并分派给4名翻译,每人10分钟左右,差不多200句对白,两个小时的工作量。翻译是件挺闷的事情,又要赶时间,所以翻译过程中少有交流,遇到问题就请教Google。翻译完之后,还需要校对人员最后把关,纠正翻译错误,统一翻译风格,并重新检查时间轴,因为有时英文一句话要分两行显示,而中文几个字就能表达。

校对完毕后,字幕总监就可以在射手网上发布中文字幕文件了。通常,他们还会顺便把简体中文转换成繁体格式,连同英文字幕一并打包,单独提供下载。根据射手网的数据显示,YDY字幕组是当天最早发布中文字幕的,时间为下午16点零2分,这个字幕文件被下载了1万多次,而3小时后上传的另外一个字幕组的中文字幕,下载量不足它的1/10。这个数字或许可以解释字幕组之间为什么会如此争分夺秒地抢进度。两个小时之后,也就是当天下午18点左右,各大美剧论坛上开始出现内嵌中文字幕的RMVB视频。RMVB是目前网上美剧最流行的视频格式,它的压制比率高、体积比Avi小很多,而且看起来很方便。

从北京时间上午8点美国开始播放《越狱》第13集,到下午18点,国内网民可以下载到内嵌中文字幕的片子,整个过程不过10个小时。此后的几天里,一些字幕组还重新发布了更完美版本的字幕,出齐了4种清晰度版本的视频,包括普通的RMVB版本、Avi版(支持在有MPG4功能的DVD机上观看)、H264版(960×544画面,AC3 5.1音频),以及高清晰数字HDTV 720格式(每集1.4G大,清晰度1280×720,杜比环绕5.1)。

BT下载会伤害硬盘吗?

这几乎是每一个垂涎P2P网络电影的人最初都有的疑问。不过这疑问随着P2P下载越来越成为大众化的数字文件传播方式后显得多余。倒不是终于有了对硬盘科学检测的标准,而是性价比,“一个120G硬盘不到400块钱,24小时开机下载,就算只能用两年也比买碟片合算。”唯一的不满是电脑屏幕太小,如果赶上遮幅宽银幕就没剩下多少了。所以越来越多人打起了电视机的主意,试图将以PC为中心的娱乐场景还原到客厅里。

高清电影的最佳拍档当然是高清电视,除了最常见和电脑显卡连接的DVI接口,现在流行的HDMI高清接口在传输质量上比DVI接口更胜一筹,而1920×1080的高清分辨率无疑更能切合电脑显示的需求。为了适合平板电视16∶9的显示比例,连接后需要在电脑上设置画面为宽屏剧院模式,如果用的是宽屏笔记本则可以连这一步都省了。比这更简单的解决方案是用移动硬盘和电视机连接,当USB接口成为平板电视的标准配置后,电视不仅可以外接数码相机、MP4、打印机,集成流媒体功能的电视还能直接播放硬盘里的媒体文件而无需通过电脑,这比DVD+碟片的组合更方便。

下载电影,然后刻盘收藏的习惯正在发生变化,无需光盘,移动硬盘本身就足以存储并传播。已有厂商推出内置硬盘版电视机,可以直接存储影片并播放,就连家用DV在经历了磁带和DVD光盘之后也转而采用硬盘存储。总有一天移动DVD将面临来自MP4的重大挑战,就像现在CD随身听被MP3取代一样。适应硬盘化潮流的电视机开始集成PC的存储和播放功能,数码设备常见的扩展插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视机上,支持SD、CF、索尼记忆棒等全部主流存储卡格式,通过遥控器就能对卡里的文件完成操作。看电影,欣赏数码照片,甚至浏览电子书,这些过去在书房进行的娱乐活动正悄然向客厅转移。

不再需要刻录机了,但等待下载文件的过程还是让人心烦意乱,更不要说可能出现进度达到99%之后下载停滞的情况了。于是在线视频重新赢得了用户,省去了从服务器到本机硬盘的下载过程,网络就是最全的电影资料库。速度慢、卡壳曾是在线播放的致命弱点,现在P2P技术让它起死回生了,只要安装一个客户端软件就能看到多个频道的影视,在线播放速度从80K到200K不等,这种在线视频服务网站在国内有十几家,软件内核都是基于P2P技术。在线P2P利用内存进行数据缓存,避免了伤硬盘的风险,内存最低64M的要求对电脑配置不够发烧的人们来说显得很厚道,和P2P下载一样完全免费的模式更助长了在线P2P播放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
#1楼
发帖时间:2007-04-18 12:40:17   |   回复数:2
消失的泪
无名小卒
http://115.com/file/be8cb0yb#

2012-8-28 #2楼
luyu7768
小有名气
感谢楼主分享!!!
2012-8-28 #3楼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