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
一派掌门

[内地] [音乐] [06.24][转贴][CCTV] 百家讲坛 康熙陵寝建造之谜-赵英健

-->
内容简介:
公元1722年2月20日,康熙皇帝病死在畅春园,享年六十九岁。这位将清朝带入盛世的圣明君主,他八岁即位,在位六十一年,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康熙在执政期间,励精图治,勤政爱民。康熙二十一年平定三藩、统一西南,康熙二十二年派兵收复台湾,随后又派兵平定新疆和的叛乱。就是这样一位开创了康乾盛世,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他死后会葬于何处呢?康熙皇帝最后的归宿地是否也像他波澜壮阔的一生那样受人瞩目呢?
依照祖制,康熙皇帝将自己的陵寝建在了清东陵。清东陵地处河北省遵化县境内,位于北京以东一百二十五公里,这里地势宽敞,河流环绕。按照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礼制,皇帝登基即建陵寝。可是康熙八岁登基,康熙的陵寝为什么却在康熙二十一岁时,才开始兴建?康熙的陵寝最初在修建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由于孝诚皇后的意外死亡,康熙的陵寝不得不提前修建。但是,陵寝应该按照什么规制来修建呢?清朝在入关之前,已经在关外营造了两座皇帝陵,即努尔哈赤的福陵和皇太极的昭陵。这两座陵寝规制各异,并无定制。清朝入关后所营造的陵寝,基本上沿袭了明陵的规制。按照规制,圣德神功碑亭里的功德碑应该是单碑。可是当我们走进景陵的圣德神功碑亭时却发现,这里史无前例地竖立了两统石碑。那么,康熙的景陵为什么会竖立两统石碑?康熙陵寝称做"景陵"究竟有何寓意呢?
康熙帝的景陵沿袭了顺治孝陵的规制,但是它的建筑设计在局部上又有很多不同。譬如改功德碑为双碑;龙凤门为牌楼门;而且神道上的石像生群只有五对等。所谓石像生,就是陵墓前神道两侧设置的雕像群。根据当时官修的史书记载,景陵在初建时,景陵的神道上并没有设立这些石像生,那么,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组石像生群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根据赵英健老师的讲述,我们得知,事实上,景陵神道两侧的这五对石像生,是乾隆皇帝出于礼制和孝道的考虑为景陵补建的。补建这些石像生当时由谁来承办的?花了多少银两?迄今还不得而知。不管怎么说,这些石像生的设置为景陵的风貌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景观。除了石像生雕像群有别于其它帝陵之外,景陵在丧葬制度上也发生了重大变革。康熙朝之前,清朝的皇室成员死后,都有活人殉葬现象发生,那么,到了康熙朝,康熙皇帝将如何看待这些惨无人道的人殉制度呢?
#1楼
发帖时间:2008-06-24 19:11:53   |   回复数:2
游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