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
一派掌门

[内地] [音乐] [05.30][转贴] [CCTV] 百家讲坛 千古中医故事15 孙思邈02 药王成名之谜 纪连海

-->
内容简介:
上一讲,我们讲到了孙思邈因为小时候的一场大病,刺激了孙思邈学习医药学知识的欲望。于是,长大后的孙思邈先后在太白山和终南山学艺。很快,学成之后的孙思邈下山回乡行医,成为家乡一带非常有名气的医生了,他的手下也有了很多的徒弟了。名医嘛,自然也会引起皇家的注意了。于是,在孙思邈与唐朝的宫廷之间,就发生了许多许多的故事。下面先说一个"悬丝诊脉"的故事。
话说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的爱妃长孙皇后怀孕十多个月了,不但不能分娩,并且得了重病,虽经宫廷太医的精心诊治,病情仍然不见好转。于是,唐太宗对手下大将徐世绩说:"爱卿可知哪里还有名医能治好娘娘的病?"徐茂公说:"臣闻京兆华原有一名医叫孙思邈,疑难杂症一经他手,即可妙手回春。"唐太宗听后说:"既有这样的名医,卿可派人速请他进宫,为娘娘除患,为朕解忧。"
于是,徐茂公遵照唐太宗的吩咐,即派人火速去请孙思邈。孙思邈被召进宫中,唐太宗急忙让他给娘娘治病。由于受封建礼教"男女授受不亲"的限制,孙思邈难得直接望、闻、问、切。于是,他根据唐太宗和宫女们对娘娘病情的叙说,让宫女将一条丝线系在娘娘的右手中指上,隔着罗帐,捏着这条线为娘娘"切脉"。
孙思邈给长孙皇后诊脉时,宫内的御医开始用丝线拴在冬青根、铜鼎足部和鹦鹉上来试探孙思邈,这种小伎俩一点也没有难倒孙思邈,很快就被一一识破。
孙思邈给皇后悬丝诊脉之后,根据丝线的抖动,片刻功夫,孙思邈即对娘娘的疾病作出了诊断。然后,他向唐太宗禀告说:"娘娘迟迟不娩,只需在中指上微刺一针即可,再吃几副汤药,娘娘的玉体就能康复。"唐太宗欣然同意为娘娘施针,宫女们遵从孙思邈的吩咐,便将娘娘的左手扶出帐外。孙思邈手持银针,在娘娘的中指上迅速刺拨。针后不久,娘娘果真顺利分娩了。随后,孙思邈又为娘娘开了药方。娘娘服药后,精神日渐好转。不多日,居然能下床走动了。
娘娘病愈康复,唐太宗龙颜大悦。一日,群臣朝贺,唐太宗将孙思邈宣上金殿,命他执掌太医院。但孙思邈立志为民治病,不愿在朝做官,对唐太宗的任命婉言谢绝。唐太宗不好强留,又赏他黄金千两,绸缎百匹,金牌一面。又亲率文武百官,依依不舍地将孙思邈从京城送到耀县,并题诗相赠。至今药王山矗立的高大石碑上,还镌刻着李世民的赠诗,诗云:"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危救急。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您说,刚才的这个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呢?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悬丝诊脉之事?病人的脉象能否通过丝线传导给医生呢?
#1楼
发帖时间:2008-05-30 18:47:05   |   回复数:1
游客组